一开始还有点紧张,很焦虑,参加完以后,感觉有点难以忘怀了。
去的那天也是周日,焦虑的不行,不知道第一次参加工作培训的感觉是什么样子的。
后来去了以后,碰到的室友(刘子昊)感觉还好,相处融洽,聊得开,社交能力强,感觉也挺不错的。这也解决了吃饭的焦虑,终于有稳定的饭搭子了。
学习中的小组生活也较为稳定,尤其记得第一天就和座位后面的同事(田文叶)熟络起来,攀谈起要投哪个班委,一开始她介绍她很“i”,我还以为找到一个同好的“社恐“,没想到后期原来社交能力或者说是娱乐能力这么强,会说会玩,弄的我成了最沉默的那个了。。。
生活也逐渐熟络起来,每天客房都有保洁打扫,换新的毛巾,因为插好了取电卡,所以可以随时开着空调,在最热的夏天依然是最凉爽的温度,包括学习的会议室。甚至会议室中空调的温度还有点冷。
酒店的位置很不错,在泉城路上,所以出门就有热闹的人群,第一天回来记得出去逛,就看到银座里全是人,周边也有很多演艺人,可以去听他们唱歌。
感觉也挺不错的,脱产全身心进行培训,除了个别班委活动有些紧张(社恐),其他的都还好。弄到最后,甚至都不愿结束了,感觉小组成员都挺好,也挺怀念前后位置的那个同事,我还以为算的那天就是最后一次前后位置了,没想到最后一天,“又回到最初的起点”,我们小组坐回了报道那天的位置,于是再一次坐到了前后位置,最后送了我一个仙贝,互相道“有缘再见”。
还是念念不舍,昨天一直在心里默唱《再见》和《启程》,感觉这十四天的后劲有点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可能是公司有意的进行团队化的培训,所以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感情,真的难以割舍。
如无缘,可能这也是人生中的最后一次见面了。
十四天的培训也给我敲响了一个警钟,社恐的问题需要好好处理一了,不能再拖了,一定要有朋友,敢聊天,会聊天,积极交流攀谈,主动帮忙,情商高。
最后写下纪念下我们组的吧,“对对对就队”,“不要掌声,只要尖叫”,“组长:刘祥峰,王天琪,田文叶,程浩然,周淼,周涛,李鑫,薛方,刘明睿”
(潍坊,淄博,济宁,济南,德州,莱芜,烟台,菏泽,日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