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我是真的受够社恐了

从没有如此的恐慌,焦虑。

今年的高职升本科考试早已经结束了,也上岸了。

但是内心里一直想要的四年本科,所以还是想重新复读。

今天商量着去独自学习了一天,发现感觉已经完全静不下心来,坚持不下去了。一直焦虑着,到底父母的真实意思是什么,16号到底还需不需要报名本科的入学。

如果报名的话,尽管有朋友拉我宿舍了,但仔细一想好像都是别的专业的,我自己拉的还是不同班级的,这也就意味着班级开会,我要独自一人了,或者有些不同的课程我可能也要独自一人了,不再是以前北京网络职业学院时候一个专业一个班级的室友一起去开会了,那个时候还能屁颠屁颠的跟着他们去,不那么孤单,现在好了,突然感觉想想就有点害怕了。

而且宿舍那么拥挤,上下铺8人间,感觉也找不到自己独立的空间了,以前上床下桌的时候,还能有个自己的小空间,摆点什么,弄点什么的,现在也没了,学习也必须要去图书馆了,也就意味着是不是还要抢座,找座位,突然感觉真的是社恐了。

光上课+班级开会,这两项有一个独自的,突然就感觉社恐了,好紧张,好害怕。

假设先不谈这个,我选择了复读,又开始焦虑自己学真的是痛苦,去复读学校,与那些年龄相差仅四五岁的同学,会不会有隔阂,也就意味着自己是不是又要独自早饭午饭晚饭,而且学习的过程中,每天也很焦虑不会的题该怎么办啊,分数什么时候能上来,

以及即将又要到来的四年大学生活,光军训时的队伍排序我又怕到时候我不容易找到队伍了,还有原地休息时的聊天,又想起了当时北京网络职业学院军训时的难受感觉,然后就是后期上学,五岁的年龄差距,以及本科的课程的学习,还有各种考试的准备,各种考前的彻夜,突然又害怕了

不过仔细一想,如果到时候上床下桌,室友都是同专业,同班级的,害怕孤独,只要追着他们一块,其实心里也会好一些了,但就不知道能不能报到上床下桌最好带独卫浴的四年本科大学,

上面两个出发方向,上专科起点本科复读然后四年本科,感觉都阻力好大啊,不知道是不是我考虑的太多,太胡思乱想了,唉?‍?。

真的是进退两难啊。

又想起倪晓彤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到现在也忘不了,可能是初四最后时光的友谊真的太坚固了吧。

想起当年2015年中考失败后的那段时光,一直到2016年初都还有倪晓彤的联系,当时仔细回想了下,其实也没有因为学习的原因怎么影响,甚至都想着为了我也来一中上学。

但我真的是太关注考学失败,高中学校差,一直自卑的也不好意思再见面了,其实本来以为能短暂的过完高一上学期,然后学习成绩好或许有可能在转回十一中去见面,但失败了,看着机会就这么落空了。然后就更不好意思了,看着当时的祝福视频,真的是思绪万千。

想了下,其实最开始有关系,也没有因为学习的原因吧,也不是什么 初一时考到全班前8名的时候,是初一下还是初二的时候吧,那个时候回想起来,好像还因为她们整天欺负我,弄的我都有点都不想上学了。

不过后来,关系都重新处好了,都是朋友了,没有那么对付了。

真的是懊悔于,2015至2016为什么这么自卑的去婉拒朋友的邀约,最后2016倪晓彤出国了,联络也止步于此了。

这也使得曾在初中幻想的,生活各方面逐步变好,开始有很多朋友,逐渐戒掉社恐,提升自己等想法化为泡影了。

从2015一直到现在,一直伴随着一个很虚幻的想法作为动力,就是好好学习提升学历,再回去找倪晓彤,还有那些初中同学,不再羞愧于发QQ空间和朋友圈。

记得2015年夏那段时间的聊天,当时感觉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可能除了学习,唉),也在努力克服社恐,敢于主动问同学找人,也有了理想中的一切好朋友(以为能一直发展下去,可惜后期自己拉垮了),每个阶段都很努力,一步步走向下一阶段,那个时期当时面对各方面感觉都很积极,很认真,很好,是一段真真切切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当时记得都想着,好好珍惜好这中考前为数不多的时光了,也不敢想以后了。

没想到真的是这样的结局,人生就此转折了,去了一个连听都没听过的高中,整个人开始变得颓废,到游戏,混,逃避,越来越社恐,担忧,害怕。

其实内心心底一直想着,能不能有机会转学,然后把学历提上来(那个时候还是以为是学历的重要),再去找倪晓彤叙叙旧,出去玩,能不能再重新回到2015年夏的状态,回到2011年初中刚入学时的状态,把我失去的再拿回来

可是一直没再有转学或者其他出路的发展,就是一直在那所很烂的学校混,也混习惯了,适应了那种每天无所事事熬时间的感觉,人生好像就那样了。

然后就是顺其自然了,没有什么追求了,高考成绩本科线也没上,其实应该走的,后者说上一段专科感受下再退学(我认为),然后去了一所突然比原来高中严好多的学校,还要开始独立住宿,学习,考试,生活。

现在回过头来仔细想想,真的庆幸当时的舍友主动找我吃饭,还有室友是同桌的不变,让社恐的处境大为降低,能稍微舒服点,还能逐渐的认识了班级里的每个人,但真的是每天都是煎熬了,怎么都感觉听不懂,学不好,提分也比较一般,还是回到了最初高考分数就能到的那个专科学校。

上了专科,仔细想想,也是幸运,上床下桌独立卫浴的宿舍,室友感觉也还不错,而且也还有一个愿意和我出去玩的(尽管现在可能我有点反感),当回想起当时出去玩的各种经历,真的是很幸运了!

一直就到现在了。

这中间还又重新出现过一次联络,是微博,当时是她浏览以前的微博的时候突然又想起了我,给我发了私信,可我没想到一直都没怎么关注过私信,上半年给我留的言,我到下半年国庆节才看到,简单聊了下就结束了。

思绪因为整理文章顺序突然断了,不知道该怎么写了。

我只是感觉,好像从高中时期要努力学习的追求,再回去见一下倪晓彤。延续下2015年时的那种友谊感觉,好像已经没有了,坚持了这么多年,反而想到,真的是基本上都大概率不会再去见面了。

还有QQ空间以及朋友圈的发文不再羞愧,以及再去联络那些初中同学,都这么多年了,还能有什么。

该放下了,接纳自己这个样子,好像也就这个样了,

没有幻想中的985,没有幻想中的北美留学,

只有专科,专升本,(硕士研究生)

这几年是咋过来的,运气急转直下了。

还有那社恐,难受死了。

果然生活都是惯性的

改变不了了,大环境怎么聊都是改变不了了。

想要寻求改变,能不能与以前不一样,可以充分吸收一下准备高职升本科时候的经验,也弥补下没有上过高中的遗憾,也不可能了。

想要复读,就去复读学校

我是明白生活为什么会这样了,根据大环境,能不推断出结果吗?和当年一样,重新再走老路,并且不会有所改变,那该如何能保证能有一个本科学校就读呢?

突然感觉父母真的就这样了,说了无数次,真的是不会再去寻求变革了,顺着以前生活的轨迹,以前的思想,还是按照以前的要求,再次来一次失败的经历,才能让我舒服,让我这样面对我的人生。

心头一震,突然意识到,成年前的求学生涯,父母就这样为我应付过去了,各方面都需要我去了解,了解完解决方案,受困于各种要求,可能又不会同意去执行,然后继续面对其实本来就是那样的结果。

是真的认了,也没法解决了,会想起2016年还是更早的时候了,当时就考虑着如果以后留学了,就别再回来了,真的痛苦了。

为什么不能寻求更宽泛的自由,去自己决定,什么都选择,有解决想法也不帮忙,甚至反对且不相信,一直没有变化。

不知道为什么改变真的真难吗?

我以后真的不要成为这样了,一定要积极调整改变,努力去帮助别人,好一点柔性一点的生活吧。

硬着头皮,上吧。

是我想多了

一晚上也没睡好觉,刷抖音,刷到了罗翔老师对于真正的朋友的定义,细细看来,真的是我想多了。

【罗翔】什么是真正的朋友?

我们在看似海量的朋友中,越来越孤独,越来越失去了对人与人亲密关系的兴趣,但是其实人是离不开真实的友谊的。

我很喜欢动画片《时光代理人》中的一句话,那个看起来目空一切的陆光,当有人问他,你为什么把陈小时当做朋友呢,他的回答是,因为对方天真啊。天真,就意味着没有伪装,我们其实都厌倦了戴着面具的生活。天真,天赐的真诚,让我们可以,脱去面具,我们为什么要戴上面具呢,因为我们害怕在别人面前暴露我们的软弱,但是真正的朋友啊,其实并不会嘲笑你的软弱,你也无需假装强大,你不需要开着豪车,在朋友面前通过炫耀,来掩饰你内心的贫瘠,也不需要用各种高深莫测的哲学大词,在朋友面前夸夸其谈,来掩盖你的无知。在真正的朋友面前,我们是不需要戴上面具的,我们只需要有一个天赐的真诚,与天赐的真心。

唉,要是早该坦然一点,应该就没有这么多事了吧。造化弄人。

再见了,倪晓彤

该正视一下了,这个心中的奋斗的念想,快要逐渐熄灭了。

从2022年开始,突然就感觉好像认清了现实,基本上也就断了念想,写篇文章反思纪念一下吧,这个想法终归是实现不了了。

从2015年一直到2021年,其实心中一直有个幻想,再续一段同学之谊,初中四年,好不容易正是了朋友的关系,也找到了一个有趣的玩伴,转瞬因为中考后失落的自卑,突然就不想再联系以前的同学了,也顺带着本来以为当时能够2016年转学回十一中再一起玩,洗刷掉前期的遗憾,但没想到最终没能实现。

然后就是不好意思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脱,直到出国,就再也没有联系了。

但内心还是想着要努力,要找回这段友谊,但怎么弄呢,我也不知掉,反正就当成了心中那种冉冉奋斗的目标,一直想要把自己的能力再提升回初中那样,嗯,就是心中的一个念想,一个默默的希望。

其实从发文也能看出,从2015年中考失败后的那些时间,一直到2018年甚至到现在,好像隔三差五的文章里就能出现,真的是一直到现在了。

但是直到今年年初,才意识到这个幻想根本不可能实现了,已经22了,不是学生的年龄了,也不是以前了,21年的微博私信交流,找回了一点,但还是自卑于最近的生活,没有再次主动邀约。

然后就是现在了,正常来说学习生涯再读一个硕士研究生基本就这结束了,可我依然没赶上,那还有什么希望?

理论上来说作为True Friend,作为朋友根本不会考虑到生活中的琐碎,能见到对方这个人,能玩的快乐就足够了,其实当时去张店一中好像也没有什么影响,依然不影响一起聊天一起玩的快乐,但不知怎么莫名其妙开始自卑了,再也找不到**能够主动出击找我玩的女生了**,真的,一直到现在。

可能有一点超脱朋友之谊,但想了想,还是更喜欢True Friend的状态吧,能够快乐就足够了。

从2015年8月的最后一次见面,到2016年上半年最后一次QQ聊天,再到2021年上半年的微博私信留言2021年国庆假期才看到的私信回复。

不知道还能不能,“天生一对”了。

过了这么多年,早已忘了具,不对其实没忘,每当刷到社交媒体,其实还能一秒回到从前,想起那个夏天,那个快乐的时光。

这么多年来俨然已经成为一种努力的方向,不想再让自己以低水准的姿态,在这个世界苟活,去追逐追求实现一些理想梦想,但就是一直没能实现,三年高中总想着能够回归重点高中,但失败了,三年专科总希望能够重新复读考回重点本科,也落空了,来到2022年了,这个念想基本上就断了。就这样了。

本来想着把这个[nixiaotong.com](nixiaotong.com)域名注销掉,但忽然感觉算了,坚持下去吧,每年也就才$9左右,还是能负担下去的。

再见的几率我知道不大了,但这几年的念想是真的已经成了一个奋斗的鞭策了,回顾一下,好好加油吧。

为什么2015淄博中考会失败啊???

就这么一场考试,整个人生直接进入了转折点。

同学朋友也一再推脱放弃了联系。

三年后续也变的失落难受

一直到现在,一生的遗憾。

最后一年没有好好学习,考完试成绩的波动没有申请重新阅卷,没有求稳保守选择一所重点高中,没有去选择中考复读。

怎么才能让这个事情过去?去拥抱面对生活?

我的三年重点高中生活啊?

我得走了,去独立吧

第一次突然意识到父母这么不可理喻了。

2015年的中考失败,以致影响到现在,还将影响到将来,甚至一生。

没有重点高中的经历,面对一个普通甚至更差的高中,浑浑噩噩温水煮青蛙般熬过了三年,那三年间没有任何收获,在望想中,好像没有任何期望的目标达成,没有过竞赛经历,没有过学习的提升,没有过朋友的交往,没有过人生的进步,思想意识经历习惯都停留在了那个2015年的中考前,真的是好像把自己冻结在了那里。

当时父母为什么就没有中考复读???为什么,也没有考虑积极通过各种手段去回到重点高中,补回自己缺失的经历,而是顺流而下,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跟我说就在这种环境下好好努力,你依然能成功的,而且世界上有很多人都这样成功了,可为什么不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看看样本量?每天还在说着学习,不看看大环境,就在那里空谈。

然后就是复读的一年,那一年那么痛苦,精神那么累,最多就去看过一次精神心理科,还没有认真治疗,也不相信,嗤之以鼻,就那么硬撑下去,中途感觉学习吃力,先回家休整一下啊,也不相信,就是继续待着,每天都在处理情绪问题,又是一年的浪费。

继续就是三年的专科,先是给制定了所学校,又是要专科再考高职升本科考试,三年的专科,本来规划的很好,计算的收益还是不如重新读个本科,第一年不相信,第二年晃悠过去了,第三年本来说好考完学校的选拔考试就可以退学回家复读,可是又说来说去,就算了。一直到22年,突然就醒悟了,突然就意识到已经老了,不再年轻了,已经是大学毕业的年纪,甚至是该去工作了或者考研或者按照规划中的出国了,可是啥也没有了,就一个高职升本科去了北京联合大学,然后呢,没了?。

这七年,干了些啥?前六年都在想着人生再努努力矫正回来,第七年突然意识到矫正不回来了,阻力太大了,还和以前一样,不反思,不改变,继续走以前的老路吗?

再复读一年,23,上四年本科,27毕业,然后运气好点,出国29硕士毕业,既可以开始“大厂上岸”了,正常来说,在国内再读3年硕士研究生,然后30开始找工作,既往想过的15年的想法,以及北京户口的想法,甚至出国的想法,还有读博士研究生的想法,都不现实了,晚了5年了,突然带来的年龄焦虑以及本就有的社交恐惧,怎么活都开始变得难受起来了。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父母怎么引导的最后成了这个样子,光靠我自己真的是解决不了了,为什么别人父母都提前各种规划,各种指引,各种帮助,到我这里就啥也没有了,就是“好好努力”,就没了。

我知道这一下,所以面对下一代,我肯定不能再这样了。

但我的人生呢,幻想着下一代能过上我想要的生活,可那毕竟不是我的重生啊,那时我已经老了,怀揣着“没有读过重点高中”的遗憾,遗憾一辈子了。

“没有读过重点高中”这个是真的无解了,本来以为那3年是能和初中同学甚至更多朋友一起度过更好的3年,可是最后却远离了,去了一所普通的高中,熬完了3年,我为了我的人生发展,考虑了很多,设计的想法,一个也都没给实现,就是一步步的就这么走吧。

简直了。

玩的这么累,我销号不玩了还不行吗?

毕业了

2019-2022,三年专科生活结束了。

宛如一场梦,没想到这么快就结束了。

仔细推算一下,差不多总共上了四个学期的课,外加一学期网课,一学期准备高职升本科考试(或者实习)

2019年第一学期是最美好的,尽管十一天的军训弄的很难受,但没想到还是坚持下来了。然后就是正式的专科生活,那时还没有疫情,可以送饭到宿舍,也可以每周规划出去玩,去动物园,去三里屯,去长城,去香山等。

很快放假后,就是疫情的开始,没想到真的上了一学期的网课,随之而来就是第二年的封校生活,不过第一学期也还好,还可以钻出栅栏去校园外面玩,还体验了宿舍养猫的快乐,也了解了北京地下室租房的感受。

紧接着,到了第二年的下学期,就是整修的栅栏了,出校园变得难了。不过也有漏洞,但因为监控,还是不那么容易了。不过也去欣赏了玉渊潭的樱花,还有即将举行冬奥的首钢园区,还体验了磁浮列车。奥对,还有也去看展了,去欣赏了央美的毕业展,真的很不错。

第三年的上学期,是过的最痛苦的一学期,既要准备高职升本科校内考试的选拔,还要处理好人际关系,还有专业课的项目,真的是累了,不过最后还是成功坚持下来了。最为难忘的事,完成了打卡环球影城的想法,开园时期的9月份就去逛过,但惜于票价以及时间,就没有去,不过没想到放假后还是安排了一场去的旅程,也很幸运的享受到了随机立减满额减的快乐,使得住宿费没有那么贵了。再一次去感受了看展,看了一场798的展,就是那个香蕉粘到墙上的那个艺术家的展览,好喜欢看展的生活。

回家以后,没想到基本上就是专科生活的结束了,全国疫情的散发,连我这里也受到了波及,不过幸好没什么事,仅仅只封控了一周左右。不过一点也不用担心,因为我早有储备了Nintendo Switch Oled以及Xbox Series S在加上PC,真的是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其实本来想着开学以后带着Xbox Series S到宿舍一起玩,后来才意识到,没机会了,一直反复的疫情,最后的一学期不会再开学了。

伴随着的高职升本科考试,也因为疫情,最终被推迟到了6月下旬线上进行,没有预想中的,能和朋友在北京住宾馆,去不同学校,准备考试,或者合租上班,体验班后生活,都没有了,就是一直在家(其实也懒了)。

有强烈本专科意识的时候,也是来自今年年初,22岁了,刷着小红书、抖音,发现上面好多都是20岁左右的用户了,突然感觉自己老了,真的后悔自己20岁左右在干什么?就记得20岁初终于入了人生中的第一台主机Nintendo Switch,玩了好多Nintendo的游戏,其他的好像也真的没了,没有去努力争取好的身材,去努力实现自己的一些想法,就是把头埋在沙子里,不去看以后,只要“这段时间过的舒服了就好了”,怎么舒服怎么来。于是焦虑开始了,22岁没有Bachelor学位,看着朋友圈同龄的同学都穿着学士服,拍着毕业照,拿到自己的Bachelor学位,是真的羡慕,为什么我没有在正确的年龄干正确的事,而是错误的年龄弥补错误的经历。

也不知道还能再来吗,还是想要四年本科,但从头再来不知道还能赌的起吗,放弃高职升本科考试的北京联合大学,为了四年本科,能考到哪里,五年的隔阂还能好吗,就算继续上其实也都比别人晚两年了。

本来以为,22年本科毕业,24年海外Master毕业,就可以开始我的海外生活了。后者25岁国内Master毕业,就可以开始北京的户口生活了。

没想到一步步成这样了。

慢慢来吧,先开心一下专科毕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