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

毕业了

2019-2022,三年专科生活结束了。

宛如一场梦,没想到这么快就结束了。

仔细推算一下,差不多总共上了四个学期的课,外加一学期网课,一学期准备高职升本科考试(或者实习)

2019年第一学期是最美好的,尽管十一天的军训弄的很难受,但没想到还是坚持下来了。然后就是正式的专科生活,那时还没有疫情,可以送饭到宿舍,也可以每周规划出去玩,去动物园,去三里屯,去长城,去香山等。

很快放假后,就是疫情的开始,没想到真的上了一学期的网课,随之而来就是第二年的封校生活,不过第一学期也还好,还可以钻出栅栏去校园外面玩,还体验了宿舍养猫的快乐,也了解了北京地下室租房的感受。

紧接着,到了第二年的下学期,就是整修的栅栏了,出校园变得难了。不过也有漏洞,但因为监控,还是不那么容易了。不过也去欣赏了玉渊潭的樱花,还有即将举行冬奥的首钢园区,还体验了磁浮列车。奥对,还有也去看展了,去欣赏了央美的毕业展,真的很不错。

第三年的上学期,是过的最痛苦的一学期,既要准备高职升本科校内考试的选拔,还要处理好人际关系,还有专业课的项目,真的是累了,不过最后还是成功坚持下来了。最为难忘的事,完成了打卡环球影城的想法,开园时期的9月份就去逛过,但惜于票价以及时间,就没有去,不过没想到放假后还是安排了一场去的旅程,也很幸运的享受到了随机立减满额减的快乐,使得住宿费没有那么贵了。再一次去感受了看展,看了一场798的展,就是那个香蕉粘到墙上的那个艺术家的展览,好喜欢看展的生活。

回家以后,没想到基本上就是专科生活的结束了,全国疫情的散发,连我这里也受到了波及,不过幸好没什么事,仅仅只封控了一周左右。不过一点也不用担心,因为我早有储备了Nintendo Switch Oled以及Xbox Series S在加上PC,真的是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其实本来想着开学以后带着Xbox Series S到宿舍一起玩,后来才意识到,没机会了,一直反复的疫情,最后的一学期不会再开学了。

伴随着的高职升本科考试,也因为疫情,最终被推迟到了6月下旬线上进行,没有预想中的,能和朋友在北京住宾馆,去不同学校,准备考试,或者合租上班,体验班后生活,都没有了,就是一直在家(其实也懒了)。

有强烈本专科意识的时候,也是来自今年年初,22岁了,刷着小红书、抖音,发现上面好多都是20岁左右的用户了,突然感觉自己老了,真的后悔自己20岁左右在干什么?就记得20岁初终于入了人生中的第一台主机Nintendo Switch,玩了好多Nintendo的游戏,其他的好像也真的没了,没有去努力争取好的身材,去努力实现自己的一些想法,就是把头埋在沙子里,不去看以后,只要“这段时间过的舒服了就好了”,怎么舒服怎么来。于是焦虑开始了,22岁没有Bachelor学位,看着朋友圈同龄的同学都穿着学士服,拍着毕业照,拿到自己的Bachelor学位,是真的羡慕,为什么我没有在正确的年龄干正确的事,而是错误的年龄弥补错误的经历。

也不知道还能再来吗,还是想要四年本科,但从头再来不知道还能赌的起吗,放弃高职升本科考试的北京联合大学,为了四年本科,能考到哪里,五年的隔阂还能好吗,就算继续上其实也都比别人晚两年了。

本来以为,22年本科毕业,24年海外Master毕业,就可以开始我的海外生活了。后者25岁国内Master毕业,就可以开始北京的户口生活了。

没想到一步步成这样了。

慢慢来吧,先开心一下专科毕业吧。

我确实是执着于以前走不出了

又刷到了以前的朋友的毕业季照片,

看到他们仿佛感觉回到了明天又是一起上课的日子,

好像明天又要见面了,该聊一聊朋友圈发的是去做了什么有趣的事,

我大概是的确走不出来了,不知道为什么那么执着于以前,就是想回到2015的上半年,可能那真的是走向我理想中的生活的方向吧,所以感觉那段时间生活方面真的很顺,不过学习方面确实不好。

如果坚持下去,应该就是顺理成章的,自信心增加,努力去提升自己,改变自己,向好的方向发展了。

可是事与愿违,现实给了重重的一击,以前的好运也没了,理想生活刚迈步前进了几次就事与愿违了,情况直转急下,整个人也不愿意再面对,突如其来的不好意思再面对,只能一味的推脱,妄想能以后再有机会(尽管也不可能了)

一直幻想到2022,面对同龄人已经即将毕业拿到Bachelor学位,而我还在为了高职升本科准备,还在为了“专科起点本科毕业”的毕业证准备,面对年龄相较低的人也已展露头脚,突然就是晃了。

我的时代结束了,一直在想要不切实际的回到从前,可是真的回不去了,还没开放,就已经枯萎了,真的是荒废的7年(2015Fall-2022Summer),还要再加上想要从头再准备一次的1年,基本上就是8年了,

从头再来也弥补不了重点高中的遗憾了,真的是一辈子的遗憾了,

真的没什么可以想的了,要么活,要么死,活就努力一下,再次奋斗个新平台再来吧,死就痛痛快快的赶紧结束吧。

立个志,CAU

高中是真的遗憾了,唉。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没希望了,放弃了。

【转载】耶路撒冷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圣地。或为理想高地,或为情感圣地。就像犹太人心目中的耶路撒冷,神圣清洁,至高无上,值得一生守望。

姐姐年轻时有个耶路撒冷一样神圣的梦想高地——在京城工作,成为一名大学教授,过儒雅深邃的知识分子生活。对于师范毕业、在县城长大的姑娘来说,这个梦想可谓步月登云。

姐姐师范毕业后先做中学英语老师,之后考上省教育学院的英语专业。也许就是因为英语,让她觉得自己应该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她喜欢脱口而出一串玲珑圆润的英语单词,优雅迷人的卷舌音翘舌音,那象征着浪漫与异域的,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她宁愿只用英语说话,用英语思维,用英语为自己设立一道优美的篱笆,把自己从周围人中隔离开来。

所以她一心考研,想考到北京,然后留在北京。家里有一间书房从上到下排满了书,这是她心心念念的梦想。以她的心气,这个梦想似乎触手可及。她的眼神、她的作为、她的心性,都在为她诠释,她会过上这样的生活,她是绝不会属于我们那个县城的。

那时姐姐二十出头,除了工作,从早到晚都在看书学习。她反打扮,反享乐,反日常,沉默寡言,过着修女一样的生活。她是众人眼中的异数,是所有人眼中的书呆子。周围的年轻人都在忙着吃喝,跳舞打牌,悠闲自在。姐姐没别的朋友,只有一位比她更加志存高远的男朋友,她是孤独的。但是,她乐于这种孤独。表面热闹的生活是她看不上眼并且一心排斥的,她愿意让孤独把她和众人区分开来。

她那种反县城生活的做派,让父母心里有种隐约的骄傲,又有不知所以的恐慌。姐姐的追求,她所要的生活走向,不是一辈子生活在县里的父母所能想象的。也许是对身边庸常的排斥厌恶,也许是觉得自己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也许是除了学习之外始终没有同步的心理建设,姐姐经常失眠、眩晕、呕吐。每次考研她都发挥不好,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爸爸一再这样说姐姐。这话背后是无尽的叹息。姐姐成了周围人眼中的废物。往往,很简单的几句话她都说不好,很简单的关系她都处不好,她总是表现得坚硬、迂腐、不通达,总是得罪人,总会惹人哂笑。

考试临场发挥不好,除了她的性格缺陷,或许也与县城人格有关吧。在小县城成长的人,却觊觎大都市的生活,要走通此路,自然需要强大的心力与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姐姐过不上她所向往的更远更高的生活,此地的生活又令她不屑一顾,这让她感到压迫与巨大的不满足,她整个青春期都是在这样的压抑、封闭中度过的。有一次考研过后,因为又没发挥好,她的男友对她的耐心终于耗尽,无尽地声讨和指责了她,这令她几乎崩溃。她把所有的希望,所有对快乐的想象与兑现,都压在考研这一件事上,自觉弃绝了所有可能的生活,也从不愿想象与接纳别的生活。所以她的失败,就是生活全部的破灭与落空。

姐姐对自己也越发没有信心。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让她纠结、犹疑、无所适从、患得患失。她只能选择重返县城,回到她曾经最鄙视、最看不起的生活。

姐姐现在是县城一所中学的英语老师。曾经至高的心气,终于低到了尘埃里,过上了世人眼里正常的生活。现在,节假日我回老家,发现姐姐也会和亲戚们坐在一起打牌了。一帮妯娌坐在院子或是客厅,吆五喝六带点小赌的那种打牌。姐姐和她们一样娴熟地吐着瓜子皮儿,大剌剌地说着粗放的闲话,争执时也会高声吵嚷,在牌桌前把午后明亮的阳光坐成暮色苍茫。

姐姐以前的那些追求,和她现如今的生活,让我一想起来便觉心塞、刺痛,冰水一般漫过的彻骨寒冷。

有则流行的鸡汤文,题目叫“你配过最好的生活”。可是想想看,谁又不配呢?每一个善良、洁净、努力、用心生活的人,谁不配过最好的生活呢?可是最好的生活,往往都在我们的彼岸。姐姐曾说过的在北京当大学教授的生活理想,她可能早就忘了,但是我还记得。时光仓促,岁月混沌,谁还敢回想最初的心跳?很多事情,选择遗忘,也是对当下的慈悲。

耶路撒冷还在远方,在午夜梦回时闪闪发亮。生活呢?生活教会每一个人世故,或者妥协。在县城生活的姐姐,也会享有在那里生活的好吧?白居易说: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转载自2017年的一篇读者上的文章,一直保存到现在,读完后久久不能释怀啊。

 

终于上王者了!

从s3赛季开始玩,一直断断续续的玩

曾经最接近王者的是以前还没有星耀时候的铂金二,

有了星耀后,就最高上到钻石了,后来有突破到星耀五,

没想到最近打王者荣耀的运气那么好,几乎就是连胜,于是便一发不可收拾的一路从星耀上来了,终于到了王者段位。

真的是激动,终于能在s27赛季收获我的第一个王者印记,足以体验王者段位的排位赛,以及体验巅峰赛的感觉,真的感觉好激动!